(一)
一个有趣的冷知识:
在北京,如何让你轻松跑赢你的同学和同龄人,比如瞬间财富增长2倍吊打他们?
除了被骗期间、理财广告和做白日梦外,还真就是有方法可以瞬间实现的。
TA的娃是2017年出生的,你的娃是2019年出生的。
就这样?就这样。
因为2017年是全面放开二胎的次年,京籍新生儿人数是171305人,而2019年,年轻人发现被忽悠后,京籍新生儿人数是114330人。
高低之差达到6万人,所以就不需要那么惨烈鸡娃、补习和找路子上学,这难道不是凭空富了几倍么?
当然了,不生的话,那估计会瞬间富了5倍。
(二)
11月份,一线城市的房价其实在继续回暖: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9%,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3%,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
这里有一个明显的特点:第一,一线城市新房房价同比上涨(3.9%)的比二线城市慢(4.2%);第二,一线城市二手房房价(8.3%)同比涨的远比二线城市(2.1%)快;第三,一线城市是唯一二手房房价涨幅远高于新房房价涨幅的。
如果你是老江湖,你会猜到,这里很可能是一线城市的一个特定板块在大涨的,是的,就是学区房,上海和北京热门学区的房子几乎都快卖脱销了。
原因一:2020年和2023年是幼升小最关键的两个年份,因为对应在2014&2017年京籍的新生儿分别是绝对巨量的——15.3万人和17.1万人,加上10万左右非京籍的新生儿,对应的适龄儿童总数都是25万人的量级,他们接下来分别会在2026年与2029年小升初、2029年与2032年中考。
当然,这是北京卫计委的数据,如果是统计局的数据(缺失非京籍),第一个峰值在2016年,但是大逻辑是一样的;包括其他地区数据也有同样峰值,广州为例,2017年出生人数是20万人,2019年是14万人。
前面提到2017年与2019年间京籍新生儿这6万人的人数差距,就是普通北京家庭天与地的差别。
更关键的是,2010年以前的新生儿人数也是大致上稳定在10万人这个量级的,换句话说,与其说2019年是一个暴跌值,不如说2014&2017年是一个极端峰值——由二胎政策扰动的极端值。
西城区这边终于意识到这个极端值有多恐怖了,2020年12月17日也就是今天,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正式上了一个招标项目《西城区学位应急保障工程(第一批)》,要在北京西城区12所区属小学院内,建设总面积11939.43平方米的装配式模块化钢结构建筑体,来应对未来3年的学位挤兑。
而且时间给的特别紧:总工期145日历天,设计25天,施工120天,为的就是能赶上2021年秋季的入学季。
这一批赶上2014-2017年的新婴儿潮、面带菜色的80后家长,本身就是上一代婴儿潮的结果。
新中国历史上相对成型的三次婴儿潮分别是:“1965-1973年”,“1986-1990年”,“2014-2017年”,这里恰好都对应上一轮婴儿潮的新生儿成长为20-25岁的成年人,而2014-2017年的婴儿潮更是叠加了二胎政策的一次性释放效应。
学术界里把1965-1973年这个时期称为“主力婴儿潮”,是我国历史上出生人口最多、对后来经济影响最大的主力婴儿潮。人口爆炸和经济腾飞形成了相互强化、自我实现的叠加效果,使得经济快速增长。
而“1986-1990年"则被称为“回声婴儿潮”,主要是作为主力婴儿潮的下一代,撑起了一个代表性的名词——“80后”一代。
80后的回声代,他们是最悲催的一批人,一方面没有赶上6070后的主力代的时代大机遇,另一方面却赶上了大学扩招后的就业压力、遇上了持续15年的房价暴涨周期、刚工作不久就被2008年金融危机迎头痛击、在职业生涯进入中坚期后碰上了国内GDP的中枢长期下移、刚刚有了条件把自己或者尝试让孩子走出国路线就遇到了中美关系恶化和全球疫情。
最关键的是,他们还被主力婴儿潮那一代,推着去996,去尽情挥洒他们的工程师红利和年轻优势,最后还把孩子扎堆的生在了2014-2017年。
(四)
0
推荐